泌尿道感染治療全指南:治療方法、藥物選擇與治療時間解析,成人/兒童療程天數一次看懂

目錄

各位關心泌尿道健康的朋友,我是陳醫師,在診所每天都會遇到不少為泌尿道感染所苦的患者。今天,就想以我累積的臨床經驗,和大家深入聊聊「泌尿道感染治療」這個既常見又可能帶來困擾的主題。很多人覺得這只是小事,吃個藥就好,但其實「泌尿道感染治療」講究的是對症下藥、完整療程與預防復發,讓我帶你一步步了解其中的關鍵。

1. 泌尿道感染治療
泌尿道感染治療方法

首先,讓我們釐清什麼是「泌尿道感染治療」。簡單說,就是針對細菌(少數是真菌或病毒)入侵泌尿道系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所引起的發炎反應,所採取的一系列醫療處置。成功的「泌尿道感染治療」不僅要消除惱人的症狀,更要徹底清除病原體,防止感染上行或復發。有效的「泌尿道感染治療」是恢復泌尿系統正常功能的基石。

1.1 確立診斷是關鍵第一步

治療的起點永遠是準確的診斷。不是所有頻尿、灼熱感都是感染。我們會詳細詢問病史、症狀特點(排尿疼痛?血尿?腰痛發燒?),並進行尿液常規檢查(看白血球、紅血球、亞硝酸鹽)和顯微鏡檢(看細菌、膿細胞)。有時還需要尿液細菌培養確定致病菌種及其對藥物的敏感性。在我門診,常有年輕女性因反覆發炎來求診,仔細評估後發現其實是間質性膀胱炎而非單純細菌感染,這就凸顯診斷的重要性。

1.2 區分感染部位:下泌尿道 vs. 上泌尿道

泌尿道感染治療策略大不同!單純的膀胱炎或尿道炎(下泌尿道感染)通常症狀較輕,門診治療即可。但若出現高燒、畏寒、劇烈腰痛、噁心嘔吐,很可能是腎盂腎炎(上泌尿道感染),這屬於較嚴重的感染,治療更積極,有時甚至需要住院打針。絕對不能輕忽。

1.3 評估複雜性因素

「複雜性泌尿道感染」指的是患者本身有其他狀況增加治療難度或失敗風險,例如:男性泌尿道感染、孕婦、糖尿病控制不佳、腎功能不全、泌尿道結構異常(結石、腫瘤、狹窄)、長期留置尿管、近期接受過泌尿道手術等。對這類患者,泌尿道感染治療需要更長的療程和更強的藥物選擇。

1.4 治療目標:緩解症狀與根除感染

泌尿道感染治療的目標很明確:第一是快速緩解患者的痛苦症狀(如排尿灼痛、急迫感);第二是徹底消滅入侵的病原體,避免感染擴散(如腎臟發炎)或變成慢性、反覆發作。

1.5 預防復發的重要性

一次成功的泌尿道感染治療,絕不僅僅是這次好了就結束。對於反覆感染的患者(特別是女性),找出誘發因子(如性行為後發作、水分不足、憋尿習慣)並給予衛教或預防性措施(如性行為後立即排尿、短期低劑量預防性抗生素),是整體治療計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常叮嚀患者,喝足夠的水是成本最低的預防方式。

1.6 患者教育與配合度

再好的「泌尿道感染治療」計畫,也需要患者充分理解與配合。我總會花時間解釋:為什麼要驗尿?為什麼吃這個藥?為什麼療程要這麼久?強調即使症狀好轉也要吃完所有藥物的重要性。良好的醫病溝通是治療成功的加速器。

2. 泌尿道感染治療方法
泌尿道感染治療時間

接著,我們進入實戰環節,談談具體的泌尿道感染治療方法。依據感染的嚴重度、複雜性以及患者的個別狀況(如藥物過敏史、懷孕與否),泌尿道感染治療方法會有不同的選擇。

2.1 抗生素治療:核心武器

毫無疑問,抗生素是對抗細菌性泌尿道感染最有力的武器,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泌尿道感染治療方法。選擇哪一種、怎麼用、吃多久,是醫師專業判斷的重點。

2.2 藥物敏感性試驗的指引

對於複雜性感染、反覆感染或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尿液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性試驗就顯得至關重要。它能告訴我們是哪一種細菌在搗蛋,以及哪種抗生素對它最有效,這能大幅提升泌尿道感染治療方法的精準度。

3.3 症狀緩解支持療法

在等待抗生素發揮作用,或是症狀特別難受時,我們可以採用一些支持性的泌尿道感染治療方法來緩解不適。例如:處方口服的泌尿止痛劑(如 Phenazopyridine,它會讓尿液變橘紅色,屬正常現象)、溫水坐浴、下腹部熱敷,以及最重要的——“多喝水”!充足水分可以幫助稀釋尿液、減少刺激,並沖刷掉膀胱內的細菌。

2.4 調整生活習慣輔助治療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重要的輔助性泌尿道感染治療方法。這包括:每天飲水1500-2000cc(除非有心腎疾病限制)、勿憋尿、性行為前後都要排尿、女性如廁後衛生紙由前向後擦拭、避免穿過緊不透氣的褲子。這些雖然是老生常談,但確實有效。

2.5 複雜性或嚴重感染的進階處置

當面對嚴重的腎盂腎炎、懷疑敗血症、無法口服藥物、或泌尿道有阻塞(如結石卡住)時,單純口服藥物就不夠了。此時的泌尿道感染治療方法會升級:住院、靜脈注射抗生素、積極補充水分電解質,必要時需會診泌尿科進行引流(如放置輸尿管支架管或經皮腎臟造廔)或解除阻塞手術。

2.6 處理反覆感染的特殊策略

對於一年內發作超過3次或半年內超過2次的女性患者,除了急性期的治療,我們會討論長期低劑量預防性抗生素(如每晚睡前服用小劑量)、性行為後立即服用單次預防劑量、或是嘗試非抗生素的預防選擇(如蔓越莓製品、D-甘露糖)。選擇哪種預防性泌尿道感染治療方法,需視患者個別情況而定。

3. 泌尿道感染治療時間

很多患者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就是:“醫生,這藥要吃多久才會好?” 這就牽涉到「泌尿道感染治療時間」的關鍵概念。泌尿道感染治療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多種因素,絕非一成不變。

3.1 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泌尿道感染治療時間」的起點當然是越早開始越好!一旦出現典型症狀(排尿灼熱疼痛、頻尿急尿),特別是合併下腹不適或血尿時,儘早就醫診斷並開始治療,可以縮短整體不適的時間,避免感染惡化。拖久了,輕症可能變重症。

3.2 症狀緩解 ≠ 感染根除

這是患者最容易誤解的點。通常抗生素開始使用後1-2天(有時甚至幾小時),排尿疼痛等症狀就會明顯減輕。這時很多人會想停藥。但請務必注意:症狀緩解不代表細菌已被完全清除!過早停藥是導致治療失敗、復發甚至產生抗藥性的主因。完整的泌尿道感染治療時間必須走完。

3.3 標準療程依據感染類型而定

「泌尿道感染治療時間」的長短有基本的指引:

  • 單純性膀胱炎(女性):通常為期 3天 的短程治療(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Nitrofurantoin)或 5-7天(某些抗生素如 Cephalexin)。
  • 單純性膀胱炎(男性):因較少見且可能潛藏前列腺問題,通常需要 7-14天
  • 單純性腎盂腎炎(輕至中度):標準口服抗生素療程為 10-14天
  • 複雜性泌尿道感染:無論是複雜性膀胱炎或腎盂腎炎,「泌尿道感染治療時間」通常需 7-14天 或更長,依據臨床反應和致病菌而定。

3.4 治療期間的觀察重點

在整個泌尿道感染治療時間內,我會要求患者注意幾件事:症狀是否在開始服藥後48小時內有改善?是否有新的症狀出現(如發燒、腰痛)?藥物是否有耐受不良的問題?若症狀未改善或惡化,必須儘快回診,這可能表示需要調整藥物或重新評估診斷。

3.5 治療結束後的追蹤

對於單純性下泌尿道感染,若症狀完全緩解,通常不須常規複檢尿液。但對於腎盂腎炎患者、複雜性感染患者、症狀未完全緩解者、或反覆感染者,在完成整個「泌尿道感染治療時間」後,醫師可能會安排複查尿液常規或甚至培養,確認感染是否真正清除。

3.6 影響治療時間的特殊因素

某些情況會拉長「泌尿道感染治療時間」:發現抗藥性細菌需要更換藥物、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泌尿道有無法立即移除的導尿管、存在結構性異常尚未矯正(如結石、攝護腺肥大阻塞)、或是感染源頭可能來自身體其他部位(如腎臟膿瘍)。這些都需要更長的療程和更密切的監控。

4. 泌尿道感染治療藥物
泌尿道感染治療藥物

「泌尿道感染治療藥物」的選擇,是醫師臨床決策的核心。沒有最好的藥,只有最適合當下患者狀況的藥。讓我來解析常用於泌尿道感染治療藥物的種類與考量。

4.1 第一線口服抗生素(針對單純性膀胱炎)

這是開立頻率最高的泌尿道感染治療藥物:

  • 硝基呋喃妥因 (Nitrofurantoin):商品名如 Macrodantin, Furadantin, Uroton。優點是藥物濃縮在膀胱,對常見大腸桿菌效果好,抗藥性相對低,非常適合單純性下泌尿道感染。標準療程3-5天。注意腎功能嚴重不全者不適用。
  • 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TMP/SMX):商品名如 Baktar。曾是首選,但抗藥性比例在許多地區(包括台灣)已升高。若當地抗藥性不高且患者無過敏,仍是標準3天療程選擇之一。
  • 磷霉素 (Fosfomycin):商品名 Monuril。特色是單次高劑量口服(一包粉末溶水喝),服藥方便,抗藥性低。對部分患者效果良好,也是選項之一。

4.2 其他常用口服抗生素選項

當第一線藥物不適用(如過敏、抗藥性高)或需用於輕中度腎盂腎炎時,會考慮:

  • 頭孢子菌素類 (Cephalosporins):如 Cephalexin (Keflex)、Cefpodoxime、Cefdinir。通常需要較長療程(7-14天)。安全性相對高,孕婦也可在醫師評估下使用某些種類。
  • 氟喹諾酮類 (Fluoroquinolones):如 Ciprofloxacin (西普樂)、Levofloxacin(利復黴素)。過去廣泛使用,但因潛在副作用(肌腱炎、神經病變、QT延長)及考量抗藥性風險,現已非單純性感染的首選,多用於複雜性感染、腎盂腎炎或當其他藥物無效時,療程通常7-14天。

4.3 注射型抗生素

對於無法口服(嘔吐嚴重)、嚴重感染(高燒、敗血症跡象、劇烈腰痛)、或懷疑是抗藥性細菌的住院患者,靜脈注射是必要的泌尿道感染治療藥物途徑:

  • 第三代頭孢子菌素:如 Ceftriaxone (羅氏芬), Cefotaxime。
  • 氟喹諾酮類注射劑:如 Ciprofloxacin, Levofloxacin 注射劑型。
  • 胺基配醣體類:如 Gentamicin(腎毒性風險需監控,通常短期使用或合併其他藥物)。
  • Piperacillin-Tazobactam:商品名 Tazocin,廣效抗生素,常用於複雜性或院內感染。

待病情穩定、退燒、可進食後,會儘快轉換為口服抗生素完成療程。

4.4 藥物選擇的考量因素

選擇哪種泌尿道感染治療藥物,醫師會綜合評估:

  • 感染部位與嚴重度:膀胱炎 vs 腎盂腎炎?單純性 vs 複雜性?
  • 患者因素:年齡、是否懷孕、藥物過敏史、腎功能、肝功能、其他共病(如重症肌無力禁用 Fluoroquinolone)、近期抗生素使用史(影響抗藥性)。
  • 社區抗藥性趨勢:醫師會參考本地區常見病菌的抗藥性統計資料。
  • 藥物特性:在泌尿道濃度高低、殺菌/抑菌作用、副作用概況、服藥頻次(影響順從性)、價格。
  • 細菌培養與藥敏結果:這是最精準的依據,尤其對複雜或復發感染。

4.5 症狀緩解藥物

如前所述,除了根除病菌的抗生素,有時會搭配使用泌尿止痛藥(如 Phenazopyridine)來迅速緩解排尿疼痛灼熱感。這類藥物通常只用1-2天,因其只是治標(麻醉尿道黏膜),不具殺菌效果,尿液會變橘紅色是正常現象。

4.6 關於預防性藥物

對於反覆感染者,在特定時期(如睡前、性行為後)使用「低劑量」的抗生素(如 Nitrofurantoin 50mg、TMP/SMX 40/200mg 半顆、Cephalexin 250mg)作為預防,是一種特殊的長期泌尿道感染治療藥物策略,需與醫師詳細討論利弊。

5. 泌尿道感染治療天數
泌尿道感染治療天數

「泌尿道感染治療天數」與「泌尿道感染治療時間」密切相關,但更具體地指涉抗生素需要連續服用的「總日數」。這個天數是根據大量研究與臨床經驗制定的,旨在達成最高的治癒率與最低的復發率。「泌尿道感染治療天數」不足是治療失敗的常見原因。

5.1 標準療程天數再強調

讓我們再複習關鍵的「泌尿道感染治療天數」準則:

  • 女性單純性膀胱炎:Nitrofurantoin 標準為 5天(有些指引仍支持3天);TMP/SMX(若抗藥性低)為 3天;Fosfomycin 為 單次劑量;某些頭孢子菌素需 5-7天
  • 男性膀胱炎:通常需要 7-14天
  • 輕中度腎盂腎炎(口服治療):一般為 10-14天
  • 複雜性泌尿道感染:至少 7-14天,依據臨床反應可能更長。

醫師會根據選擇的藥物種類和患者狀況,決定精確的「泌尿道感染治療天數」。

5.2 為什麼不能擅自縮短天數?

許多患者在服用抗生素1-2天後,因為症狀明顯改善就自行停藥。這是非常危險的習慣。殘餘的細菌可能沒有被完全殺滅,它們會「記住」這次的抗生素攻擊,產生抗藥性。下次再感染時,同樣的藥物可能就失效了,甚至可能讓感染死灰復燃或擴散。務必遵守醫師開立的「泌尿道感染治療天數」,吃完所有藥物。

5.3 何時可能需要延長治療天數?

在某些情況下,醫師可能會延長標準的「泌尿道感染治療天數」:

  • 治療期間症狀改善緩慢。
  • 感染源頭複雜(如結石未取出、導尿管無法移除)。
  •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 分離出難以治療的病菌(如某些抗藥性腸球菌、綠膿桿菌)。
  • 腎臟結構異常(如多囊腎)。
  • 治療結束後很快復發(可能代表上次治療不完全或有潛在病灶)。

這時可能需要14天、21天或更長的療程。

5.4 注射治療轉口服的天數考量

對於住院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的患者,通常在症狀顯著改善(尤其退燒)、且能口服進食後約 24-48小時,醫師會評估轉換為口服抗生素。之後仍需完成足夠的總「泌尿道感染治療天數」,例如靜脈注射3天後改口服,總療程若需14天,則口服還需吃11天。

5.5 不同藥物與療程天數的關聯

選擇的「泌尿道感染治療藥物」本身會影響標準的「泌尿道感染治療天數」。例如:

  • Nitrofurantoin 因在腎實質濃度不高,不用於腎盂腎炎,但在膀胱炎有5天療程。
  • Fluoroquinolones 因組織穿透力好,過去常用於腎盂腎炎的7天短程治療,但因其副作用疑慮,現多保留給其他藥物不適用或抗藥性菌株。
  • Fosfomycin 單劑用於單純性膀胱炎有其便利性。

醫師會綜合藥物動力學特性來決定天數。

5.6 記錄天數與按時服藥

患者自己清楚知道醫師開立的「泌尿道感染治療天數」總共幾天,並設定提醒(如手機鬧鐘)按時服藥很重要。忘記吃藥時,若離下次服藥時間還遠(超過2小時以上),應盡快補吃一次;若已接近下次服藥時間,則跳過該次,下次按原時間服用,切勿一次吃兩份劑量!

6. 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

孩子的泌尿道感染,往往讓家長格外焦慮。「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有其特殊性,需要更細緻的評估與照顧。我特別提醒家長:嬰幼兒的症狀可能很不典型(如不明原因發燒、哭鬧不安、食慾差、嘔吐、生長遲滯),絕不能掉以輕心。

6.1 診斷需更積極與謹慎

由於嬰幼兒無法清楚表達症狀,且泌尿道感染可能預示潛在的泌尿系統結構異常(如膀胱輸尿管逆流),「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的第一步是確立診斷,並常規考慮安排進一步影像學檢查(如腎臟膀胱超音波)。尿液檢體採集也需更小心(常用無菌尿袋或導尿),避免污染影響判斷。一個真實案例:一位1歲多男童反覆發燒找不到原因,最後驗尿確診是泌尿道感染,超音波發現有水腎,進一步檢查診斷出膀胱輸尿管逆流。這說明兒童感染背後的意義更大。

6.2 治療原則與成人差異

雖然基本原則相同(抗生素殺菌),但「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在藥物選擇和劑量計算上更為謹慎:

  • 抗生素選擇需考慮兒童年齡、體重、藥物安全性(避免影響骨骼生長或牙齒發育,故Fluoroquinolones通常禁用於兒童)。常用藥物包括Amoxicillin-Clavulanate(安滅菌)、Cephalosporins(如Cefixime, Cefpodoxime)、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適用於較大兒童)。
  • 劑量精算:兒童藥量是按體重(毫克/公斤)或體表面積計算,家長務必按醫囑給藥,不可自行增減。
  • 細菌培養更重要:因兒童感染更須排除結構異常相關的特定病菌。

6.3 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時間與天數

「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的療程通常比單純性成人膀胱炎長:

  • 嬰幼兒(2歲以下):即使是下泌尿道感染(膀胱炎),標準療程通常為 7-10天,以避免感染上行及確保清除病原。
  • 較大兒童單純性膀胱炎:可考慮 3-5天 短程治療(需醫師評估且使用合適藥物如Cephalosporins),但仍有爭議,許多醫師傾向保守給予7天。
  • 兒童腎盂腎炎:無論年齡,皆建議 10-14天 的抗生素療程。初始可能需注射治療,尤其是小嬰兒或症狀嚴重者。

家長必須嚴格遵守醫師指示的完整「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天數。

6.4 發燒與症狀處理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常伴隨高燒。除了抗生素治療核心外,支持性照護很重要:適時使用退燒藥(如Acetaminophen或Ibuprofen,注意劑量)、確保足夠水分攝取(觀察尿布濕潤度或排尿量)、穿著寬鬆衣物。觀察孩子的活力、食慾變化比單看體溫數字更重要。

6.5 尋找潛在結構性問題

「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不只是治療這次感染,關鍵在於評估是否有潛在的泌尿系統構造或功能異常(尤其是首發感染或復發的嬰幼兒及男孩):

  • 腎臟膀胱超音波:通常是第一步影像檢查。
  • 膀胱輸尿管逆流 (VUR) 檢查:如排尿膀胱尿道攝影 (VCUG) 或核醫掃描,特別是在嬰幼兒首發感染、反覆感染、或超音波異常時考慮。

及早發現這類問題,才能制定後續的治療計畫(可能包括預防性抗生素或手術矯正),保護腎臟免受反覆感染造成的疤痕傷害(腎結痂)。這是「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有別於成人的重要環節。

6.6 預防復發與長期追蹤

對於有逆流或其他結構異常、或反覆感染的兒童,醫師可能會建議長期低劑量「預防性」抗生素(常用Nitrofurantoin或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每晚服用一次,持續數月至數年,直到逆流自然改善或接受手術治療。家長需配合給藥、定期回診追蹤尿液與腎功能、並落實衛教:鼓勵規律排尿勿憋尿、充足飲水、注意肛門周圍衛生(尤其女童擦拭方向)。「兒童泌尿道感染治療」的成功,家長的角色至關重要。

Q&A:關於泌尿道感染治療,醫師回答你的疑問

1. 泌尿道感染怎麼治療?

泌尿道感染治療的核心是使用適當的抗生素來殺死或抑制導致感染的細菌。醫師會根據感染的類型(是膀胱炎還是腎盂腎炎?)、嚴重程度、患者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如是否懷孕、有無糖尿病、腎功能好壞)、過敏史以及本地區細菌抗藥性的狀況,選擇最合適的抗生素種類、劑型和療程長短(通常是口服,嚴重時需注射)。同時,醫師也會給予症狀緩解的藥物(如泌尿止痛劑),並衛教多喝水、勿憋尿等生活習慣調整。整個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開始、選對藥物、用夠天數」。

2. 什麼是非複雜性泌尿道感染?

非複雜性(或稱單純性)泌尿道感染,指的是發生在「健康、未懷孕、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女性」身上的「下泌尿道感染」(主要是膀胱炎)。這些患者的泌尿道結構和功能是正常的,沒有糖尿病、腎結石、神經性膀胱、近期泌尿道手術或器械檢查、沒有留置尿管等會增加治療困難或失敗風險的狀況。症狀通常局限於下泌尿道(頻尿、急尿、排尿灼熱疼痛、下腹不適、輕微血尿),不會有發燒、畏寒、腰痛或噁心嘔吐等全身性症狀。這類感染的治療相對簡單,通常採用短程(例如3-5天)口服抗生素即可。

3. 泌尿道感染吃什麼藥?

泌尿道感染主要靠抗生素治療。常用的口服藥物包括: 硝基呋喃妥因 (Nitrofurantoin):如 Macrodantin, Uroton。專門針對膀胱炎,療程通常5天。 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TMP/SMX):如 Baktar。若當地抗藥性不高,可用於單純性膀胱炎3天療程。 磷霉素 (Fosfomycin):Monuril。單次口服用於單純性膀胱炎。 頭孢子菌素類 (Cephalosporins):如 Cephalexin (Keflex), Cefpodoxime, Cefdinir。適用於不同類型感染,療程5-14天不等。 氟喹諾酮類 (Fluoroquinolones):如 Ciprofloxacin(西普樂), Levofloxacin(利復黴素)。因副作用考量,現多保留給複雜性感染或腎盂腎炎使用,療程7-14天。 醫師會依據你的具體情況開立最適合的藥物,有時也可能搭配開立泌尿止痛藥(如含Phenazopyridine成分的藥物)短期緩解排尿疼痛。絕對不可自行購買成藥服用。

4. 尿路感染 一定要吃抗生素嗎?

絕大多數的尿路感染(泌尿道感染)是由細菌引起,抗生素是目前唯一能有效根治細菌感染的方法。 所以,對於確診的細菌性泌尿道感染,抗生素治療是必要且核心的。有些輕微症狀「可能」與輕度感染或發炎有關,醫師在診斷時會綜合判斷。但是: 試圖靠「多喝水」、「喝蔓越莓汁」來治療已發生的細菌感染,效果非常有限,往往無法根除細菌,反而可能延誤治療,讓感染惡化(例如從膀胱炎變腎盂腎炎)。 症狀緩解(如不痛了)不等於細菌被殺光,擅自停藥易導致復發和抗藥性。 因此,除非醫師明確診斷你的症狀「不是」細菌感染(例如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尿道症候群等),否則經過診斷確認為細菌性泌尿道感染後,一定要遵照醫囑服用完整療程的抗生素。切勿自行決定不吃抗生素。

5. 尿道感染抗生素要吃幾天?

尿道感染(通常指下泌尿道感染/膀胱炎)抗生素需要吃幾天,取決於幾個關鍵因素: 患者狀況:是健康成年女性(單純性)?男性?(較複雜,療程需7-14天)孕婦?有無其他疾病? 選擇的抗生素種類: Nitrofurantoin (如 Uroton):單純性膀胱炎 標準療程為5天。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如 Baktar):單純性膀胱炎 標準療程為3天(若當地抗藥性低)。 Fosfomycin (Monuril):單次劑量(只用一天)。 Cephalexin (Keflex) 或其他某些頭孢子菌素:可能需要 5-7天。 Fluoroquinolones (如 Ciprofloxacin):因副作用疑慮,較少作為單純性膀胱炎首選;若用於單純性感染,過去常用 3天療程,但現在較少用於此。 治療反應:若服藥後症狀未如預期緩解,可能需要複診,醫師可能延長天數或換藥。 是否為復發性感染:有時療程可能稍長一點點。 最重要的是:嚴格遵守醫師開立的抗生素天數,即使症狀好轉,也必須吃完所有開立的藥物天數,以避免治療不完全、復發和產生抗藥菌。醫師會根據你的情況決定最合適的療程。